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正式「出爐」,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日前表示,檢討機制的最新優化方案已通盤考慮各個因素,要保障工資不會過低、低薪職位不會出現嚴重流失,同時要顧及維持香港的競爭力,當中方程式「可加不減」的設計不會對商界的競爭力造成大影響,即使有輕微的漣漪效應可接受。
孫玉菡趁勞動節假期到粉嶺皇后山邨探訪工友,對於商界要求在經濟差時,可經行會批准調低最低工資,他重申,今次機制有幾個特點,包括回應勞工界訴求「一年一檢」,以及用方程式計算,最低工資委員會在方程式設計上表明「只可加不減」,他希望社會明白拿最低工資的工友屬最基層的市民,當局要保障其生活及收入,現時只有0.6%勞動人口、約17700人領取最低工資,因此若出現通縮或經濟負增長時,起碼做到保障這群工友的收入。
對於有意見認為此方程式的經濟增長比重不夠多,孫玉菡解釋,當該年度的經濟增長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數時,就會出現經濟增長因素,工友可獲20%的經濟成果,但出現負數時,一定不會減,而加就最多百分一,從整體去看時就明白,整個設計是為保障工友在經濟差時不受影響,在經濟好時可獲利,相信一年一年做下去時工友會獲益多一點。而方程式5至10年才進行檢討會否時間太長,他認為方程式需要穩定性,至少運行5年,政府審視不同經濟周期的變化,之後再檢視是否需要進行優化。
特首李家超日前也在社交專頁發文,指政府一直積極推動勞工福利,早前已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有關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建議,包括每年檢討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一次,以及採用方程式以實行「一年一檢」,進一步保障基層僱員的收入。
此外,有社區組織發表有關勞動友善健康調查結果,指出每5名清潔工友即有一人在過去12個月期間因工受傷,更有逾8成人在過去一個月有勞損。調查結果顯示,超過8成受訪工友在過去一個月,都有至少一個部位勞損,勞損率最高分別是膝蓋、肩膀及下背部;約42%工友表示經常及幾乎總是在疼痛、不舒服的情況下繼續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