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失業率連跌七個月,政府統計處上星期公佈,九月至十一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七,比八月至十月回落零點一個百分點,符合市場預期,失業人數減少八千五百人至十三萬八千九百人,總就業人數增加八千四百人至三百六十五萬七千人。差不多所有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均見下跌,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有相對明顯的跌幅。至於九月至十一月的就業不足率為百分之一點六,較八月至十月同樣下跌零點一個百分點。就業不足率的下跌主要見於樓房裝飾、修葺及保養業和餐飲服務活動業。
疫情放緩 市道有望改善
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勞工市場繼續改善,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均輕微下跌。展望未來,勞工市場的短期前景將取決於本地經濟活動恢復的步伐。防疫相關措施進一步放寬及消費券計劃亦會有幫助,但金融狀況收緊將抵銷部份正面影響。他呼籲社會各界繼續與政府同心合力,令疫情繼續受控。
輸入護理員紓人手荒
另一方面,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人手嚴重短缺,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,額外輸入三千名護理員,配額以七千個封頂;又放寬本地僱員與輸入外勞的比例至一比一或二比一;以及精簡審批程序,預計申請審批時間將由現時「補充勞工計劃」約五個月縮減至特別計劃約兩個月。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,業界意見反映輸入護理員的流失率極低,大部份工作至完約,對院舍的穩定性較好。計劃下院舍須先請本地員工,亦只限引入最初階的護理員,較高階職位期望由本地人擔任。由於本港人口老化,預計相關行業會愈做愈大,人手需求隨之增加,所以並不影響有意加入或在此行業工作的本地人士,亦不見得會導致本地人的工資下降。被問到以全港一千多所院舍計算,每所院舍僅增加約三名人手是否足夠,
發言人回應稱,將配額上限設定為七千而非更多,是希望預留可觀空缺予本地人。至於計劃時限,當局預期填滿上限為止。發言人又指,計劃雖不限於招聘內地人士,但現時對象主要來自內地,因應徵者要溝通得到,文化背景相近會較合適。